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美食界不可承受之重:米其林的二三事

















2016.1.31 瑞士名廚Benoit Violier被發現陳屍家中,以飲彈自盡的方式享年44歲。但這非第一起名廚自殺事件,曾獲米其林三星的知名主廚羅梭(Bernard Loiseau)被頗具份量的美食評論高勒米歐(Gault & Milau)降級後,在當年的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一,也以舉槍的方式結束自己52歲的生命。

很難想像這是什麼樣高壓的工作會讓人以輕生的方式結束自己生命,在美食節目與名廚當道的今日,廚藝與名譽已經是一位名廚必備的條件,要維持這兩項榮譽不墜世界知名大廚承受的壓力非一般人可以想像,或許就要先從《米其林指南》開始說起。

19世紀初知名法國汽車輪胎製造公司米其林(Michelin)為了推廣旅遊休閒產業,創刊了《米其林指南》(Le Guide Michelin)主要是針對法國境內餐廳其料理的餐點做一評等,評等的方式以星星表示。一星表示「非常好的餐廳」、二星頒發給「極佳的烹飪,值得繞道前往」的餐廳,三星的餐廳則必有「登峰造極的廚藝,值得專程前往」。於是在19世紀初期旅遊觀光產業尚未興起的年代《米其林指南》的誕生無疑是一盞明燈,在黑暗世界裡指引一條道路,通往美食的應許之地。

《米其林指南》外表看起來黯淡不起眼,拿到手裡又很輕,對這本影響世界上所有廚師的指南,廚神傳人夏裴(Alain Chapel)曾這樣形容:「指引我們的明燈。」,很多主廚對於是否能拿到星星視為一生的志業。當時在法國一顆星可能是職業生涯的認可,整座村莊因你而出現在地圖上;兩顆星則光耀鄉里甚至全國知名;三顆星最為稀有尊貴,擁有者保證進入法國歷代廚神的萬神殿,只要三星在手,廚師就是美食界的泰山北斗與小說家、詩人、音樂家、藝術家一樣尊貴。

但是如何才能得到米其林的青睞卻是撲朔迷離。米其林表示很歡迎廚師造訪位於巴黎博德大道上的總部跟他們討論處境,很多人都利用過這機會造訪但是得到的答案就如同米其林打發記者一樣的含混。米其林表示評等的制度完全取決於食物品質和佈置陳設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在美食界大廚深知如果餐廳不整修是不可能拿到三星評,尤其在知名主廚保羅包庫斯(Paul Bocuse)裝修餐廳廁所贏得第三顆星星後,此傳聞更是甚囂塵上。

世界上任何一個高舉評斷優劣旗幟的組織無可避免都會引起大大小小的爭議,這部分米其林也無法置身事外。

2004年米其林前密探帕斯卡.何米(Pascal Remy)違反米其林不公開的原則出書爆料,此書根據他在米其林工作16年的秘密日記寫成一本《桌邊密探》。書中表示全法國的米其林密探只有五位,比大眾所認知的差異甚大。接著何米戳破另一項神話,很多餐廳米其林密探一年去不到一次,甚至查訪的時間相隔數年,還有一些三星等級是廚師求情或諂媚得來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年(2005年)米其林的聲譽再度深陷風暴,被迫回收2005年比荷盧的《米其林指南》,指南中竟然推薦一家尚未開張營業的比利時餐廳。餐廳老闆告訴記者他和米其林關係很好,所以他的餐廳榜上有名。對此亂像,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選擇支持米其林他告訴全法國的觀眾說:「今天在種種混亂後,我們竟然開始質疑米其林評鑑的公正性,真讓我悲哀,我希望米其林重新站起來,它曾出色地引領過往。」

話雖如此,名廚還是將三星到手當成一生的志業,但是拿到三星卻不保證餐廳可以永續經營。1996年重量級名廚皮耶.加尼葉(Pierre Gagnaire)在聖德田(Saint-Etienne)的三星餐廳破產了,這是米其林史上頭一遭,加尼葉的問題是地點:餐廳位在工業城,無法吸引大量遊客,而當地居民無法欣賞他各家兼容的料理手法,另外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價位太高。

維持三星需要很大的心力,加上評等的不透明與不公正導致很多主廚因為米其林承受莫大的壓力。羅梭(Bernard Loiseau)1990年代知名米其林三星主廚,在尚未三星到手時,他大肆裝修金岸餐廳、廚房、公共區域、增加豪華客房、所有資金都向銀行貸款,到了1980年代晚期,羅梭已負債500萬美元,每月要支付四萬美金的還款,即使第三顆星到手,他仍舊不斷借貸花錢。2002年秋天,不斷有耳語指出羅梭的第三顆星星可能不保,羅梭跟同事蘭盧西(Jacques Lameloise)主廚說:「如果我失去一顆星星,我寧願自殺。」,米其林尚未公布時,知名的美食評論高勒米歐(Gault & Milau)先將原來金岸餐廳從19分下調到17分,此時羅梭憂心忡忡,深知遲早會被米其林收回一顆星星,於2003年2月24日星期一,在供應完午餐後,羅梭回到家中,舉起槍,飲彈自盡,留下妻子與三個小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